5招 Bitdefender 防篡改技術防禦駭客攻擊

近期在台灣資安圈掀起廣泛討論的新聞事件指出,多家企業遭受駭客入侵後,攻擊者成功關閉端點防護軟體進行躲避,導致後續勒索軟體、資料外洩等攻擊得以得逞。此類攻擊屬於「防護繞過」的一種,已成為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(APT)常見手法。
作為全球防護領導品牌,Bitdefender 不僅在攻擊偵測上持續創新,更針對這類嘗試關閉安全防護的惡意行為,設計出高度防篡改(Anti-Tampering)與深層防護機制。本文將說明此類攻擊的手法、潛在風險,並說明 Bitdefender 如何從架構設計到第三方認證,實現真正可信賴的資安防禦。
攻擊手法:關閉端點防護服務的繞過行為
根據 iThome 的報導(來源),駭客在滲透企業內網後,會嘗試提升系統權限,並透過腳本或遠端命令執行下列行為:
關閉防毒或 EDR Agent(如透過 taskkill、service stop 或修改登錄檔)
卸載或移除安全防護服務
注入惡意 DLL 或操控管理權限繞過監控
在無干擾情況下部署勒索軟體或遠控工具
這類行為目的明確:讓端點防護「先被消音」,避免攻擊被偵測與阻擋。這不再是對端點防護技術的對抗,而是直接對端點防護軟體本身發動攻擊。
造成的風險與影響
當防毒/EDR 系統被關閉時,企業就如同斷電的警報系統,駭客可以自由地:
加密關鍵資料並勒索
偷取機敏資料(如財務報表、研發文件)
建立後門進行長期控制
滲透更多內部節點,擴大攻擊範圍
這不僅是單點失守,更是整體資安架構的瓦解。
Bitdefender 的解法:從架構到認證的防篡改防線
為防範此類攻擊,Bitdefender 早已在設計階段導入多層次保護機制,並通過國際第三方認證,證明防護能力非口號。
1. 多層防篡改技術(Anti-Tampering)
Bitdefender GravityZone 平台內建多重保護機制,防止駭客或內部威脅試圖關閉或卸載安全代理程式,包括:
保護 Agent 核心服務與執行緒,阻止 taskkill/service 操作
防止未授權使用者或程序修改登錄檔/政策
密碼保護解除安裝與設定變更
高度最小權限設計,即使取得 admin 權限也無法直接終止服務
這些設計確保即使駭客取得系統控制權,Bitdefender 安全代理仍能持續運作、阻擋進一步惡意活動。
2. 全球首批通過 AV-Comparatives 防篡改認證廠商
為了讓這些技術不只是自我聲稱,Bitdefender 也參與了歐洲公正單位 AV-Comparatives 所推出的防篡改測試計畫(Anti-Tampering Certification),並成為全球首批通過此測試的資安平台之一。
📌 測試內容包括:
嘗試關閉服務、注入惡意 DLL
模擬系統權限提升後修改安全政策
利用 PowerShell 嘗試停用防護功能
利用內建管理者帳號移除 EPP/EDR 代理
結果顯示,Bitdefender GravityZone Business Security Enterprise 完全阻止所有防篡改測試攻擊項目,通過認證。
參考連結:AV-Comparatives 認證報告
這不只是技術實力的肯定,更是對企業資安決策者的背書。
3. 整合 MDR 服務,主動發現繞過行為
如果企業採用 Bitdefender MDR 服務,我們的資安團隊將主動偵測類似以下行為:
嘗試終止安全相關程序
群組策略或登錄檔異動
疑似停用安全防護的 PowerShell 腳本
機碼或程序注入行為
這些行為會被 MDR 團隊即時識別,並通報客戶、啟動阻斷流程,確保攻擊不會進一步擴散。
結語:防護不能被「關掉」才是真的防護
當今攻擊者不再單靠漏洞入侵,而是會繞過、防篡改甚至反攻你的資安工具本身。面對這種威脅,企業不能只問「能偵測幾個惡意程式」,而應該問:
「當駭客嘗試關掉你的端點防護時,它還站得住腳嗎?」
Bitdefender 已用實際設計與全球認證證明:我們站得住,守得穩。
參考資料:
ITHOME:勒索軟體Babuk繞過EDR防護出現新手法,利用本機安裝程式達到目的
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68773
Anti-Tampering Certification – Bitdefender GravityZone Business Security Enterprise
https://www.av-comparatives.org/tests/anti-tampering-certification-bitdefender-gravityzone-business-security-enterprise/
若需要任何技術協助,請至:www.bhv.com.tw
Share via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