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 7 位消費者就有 1 位曾在過去一年被詐騙 – Bitdefender 2025 消費者網路安全報告

常見的詐騙類型

帶你了解現在最常見的詐騙類型、哪些族群最容易受害,以及如何保護自己不被騙。

圖片出處:Bitdefender Official Blog

在 AI 技術快速爆發的這幾年,網路詐騙也跟著「升級」,從深偽(Deepfake)電話、假包裹簡訊、假客服,到社群平台冒充好友,詐騙手法變得更真、更快、更難分辨。

Bitdefender 針對全球七國超過 7,000 名消費者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:

👉 每 7 個消費者中就有 1 人在過去 12 個月內被詐騙。
👉 儘管大家都知道詐騙很可怕,但仍持續做出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中的行為。

在這種環境下,光靠自己判斷已經不夠了,使用  AI 防詐聊天機器人 Bitdefender Scamio,強化保護防線、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。

AI 時代的詐騙:比以往更聰明、更逼真

AI 驅動的深偽 (deepfake) 技術、社群媒體變成詐騙主戰場,是現代詐騙具有的新特色,詐騙及湪用你的社群影片製作假語音、假臉部影像,讓你以為是家人或朋友在求救,這些訊息已經不只出現在 email,更多是透過 Instagram、TikTok、Facebook、WhatsApp,在社群平台的曝光越多,風險越高。

Bitdefender 調查顯示:

  • 14% 的人(每 7 人中 1 人)確定自己曾受騙
  • 4% 不確定(可能被騙但不知道)
常見的詐騙類型

現今最常見的詐騙類型

假包裹 / 物流詐騙 (占比 21%),收到「您的包裹被延誤,請點此更新地址」的訊息,實際上是釣魚網站,其他常見的詐騙類型還有:帳密釣魚 / 帳號盜用、行銷詐騙、求職詐騙、加密貨幣投資詐騙、感情詐騙。

常見的詐騙類型

年輕人比長輩更容易遇到詐騙!為什麼?

與一般認知相反,年輕人的受害率是長輩的兩倍(20% vs 9.7%),因為:年輕人更常分享影片、自拍、生活資訊,使用的社群平台更多,這些素材容易被詐騙集團拿去做 deepfake,變成一種曝光越多 → 詐騙犯蒐集資料越容易 → 風險越高的因果關係。

常見的詐騙類型

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防詐騙行動

🔨限制你的「數位足跡」:少公開影片、語音、生活細節, deepfake 風險越低。

🔨對「催促感」保持懷疑:「帳號要被停權了請趕快登入」為詐騙常見的語氣,遇到催促訊息,一律停下來檢查。

🔨建立「家庭密語」:與親友設一個只有彼此知道的問題,遇到可疑電話,只要問一句,就能分辨真假。

🔨不要因為 FOMO(害怕錯過)而上當:「限定邀請才能投資,只到今天」,這種有時效性、特別誘人的內容通常都是詐騙。

🔨使用詐騙偵測工具:Bitdefender Scamio 可以檢查可疑簡訊、詐騙 Email、假帳號、可疑電話內容,是對抗社交工程詐騙的 AI 小幫手。

🔨持續了解最新詐騙手法:越了解,越不容易被騙,也別忘記教家人,特別是長輩與青少年。

AI 時代詐騙更聰明,但你也可以更安全

詐騙造成的損失驚人,單就本次的調查,全球詐騙損失估計超過 1 兆美元,驚人的數字也代表詐騙的橫行,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,唯有提升警覺、減少過度分享、使用安全工具,才能有效降低風險。

延伸閱讀 / 參考資料

Bitdefender Official Blog

1 in 7 Consumers Got Scammed in the Past Year – Bitdefender Consumer Cybersecurity Survey 2025

了解更多我們提供的服務

www.bhv.com.tw

歡迎加入德知士資訊官方 LINE 客服,我們將為您提供進階威脅移除技術支援

https://lin.ee/a18moTqL

相關新聞

電子郵件詐騙
7 種最常見的商業電子郵件詐騙(BEC)攻擊手法與防範方法

電子郵件攻擊越趨盛行,操作不慎恐讓企業造成巨大損失。 圖片出處:Freepik 現在的駭客,能透過電子郵件、社群媒體,甚至 AI 與深偽技術(Deepfake),假扮成公司主管、合作夥伴或律師,發出看似「非常真實」的指令,根據 FBI 統計,從 2013 到 2023 年,美國企業因為商業電子郵件詐

閱讀更多 >>
AI 生成
當駭客也開始用 AI 生成技術:企業如何在多元複合攻擊下自保?

AI 技術發展是個雙面刃,企業如何因應變化是資安防護的重大考驗 圖片出處:Freepik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,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被駭客組織利用來提升攻擊效率,過去駭客需要手動撰寫惡意程式或進行釣魚設計,如今他們能透過 AI 工具自動生成程式碼、偽造語音與影像,甚至模擬使用者行為以繞過安全機制。 以

閱讀更多 >>
Share via
Copy link